close


中印近來因邊境爭端,中方強調維護國家主權、安全,已發出最後通牒。看似在亞洲爭強的「龍象之爭」已然開跑,但近代史上,中印雙方曾以宗教文化作為彼此達成共識與交流的「密鑰」,雙方均有重量級人物出訪,知名學者季羨林也曾預測,21世紀東方文中和 燒烤化將全面復興,而關鍵在於中印的文化交融,建議以「和而不同」作為中印交流合作的戰略。

2018年菜餐廳訂位

1940年,正值抗戰期間,時任考試院院長、中印學會監事長的戴季陶,以私人身分訪問印度,實則肩負政治使命,一方面要緩和英印矛盾,不讓日本的拉攏手段奏效,另一方面也要讓印度國大黨相信中國有幫助的誠意,以此換取印方重新開啟被關閉的滇緬公路印度段,確保國際援華物資運送順暢。戴季陶當時以「研究中印學術,溝通中印文化,以融洽中印感情,聯合中印人民」為宗旨成立中印學會,亦是抗戰時期中印交流的代表事件。以佛教尋找文化關聯

在抗戰時期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,為避免中英印之間政治糾紛,戴季陶在中印學院成立之初堅持只做文化交流,並以佛教作為文化交流的密鑰,訪印期間,在印度的中國學院和中華佛寺勒石為記,並提出「孔老釋迦之生,異地同時……漢唐為中國聲教播流最遠,制度文物最盛,國力最充之時。印度亦適於斯時,全印同風,政隆國治」的「文化發展異地同時說」,以佛教尋找中印文化的關聯處。詩人泰戈爾1924年訪華中印同為世界文明古國,近代卻也都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場域,因此中印學者都在密切關注對方的政局、經濟和社會狀況,思考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。印度詩人泰戈爾1924年訪華後就產生了火鍋吃到飽 新北聯合中國振興東方文化的願望,也由於他的到訪,中國學者如梁漱溟、許地山、蘇曼殊、湯用彤、陳寅恪、季羨林和金克木等人,都對印度文化保持了長期的興趣與研究。季羨林就曾於2001年受訪時指出「21世紀東方文化將全面復興」,而關鍵在於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融。對中印兩國的競爭與發展,季羨林提出儒家「和而不同」的觀點,一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相互交流,經過了撞擊、吸收、改造與融合的階段,佛教在中國開創出新的面貌,興旺後反過來影響印度,這種激盪,在中國產生了禪宗和宋明理學,而印度佛教也逐漸得到復甦,他認為中印文化交流,使兩國的思維模式更趨一致,從而成為東方文化的主流,也勢必影響東方文化在21世紀的全面復興。(旺報)年菜餐廳 台北

中秋烤肉食材準備




0E94A2FA4F4CCA97
arrow
arrow

    antonijvr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